一套很有反思價值的電影 " Into the wild " , 一個發生在九十年代初的真實故事,當中主角對社會的矛盾與不滿,極度厭惡當時美國被物質主義主導的社會。他在取得大學學位後,將畢生積蓄捐給樂施會,燒掉他所有現金,然後以「Alexander Supertramp」的名號展開他的流浪,尋找人生與快樂的真諦。
到底什麼是快樂 ?
人生充滿著限制。兒時,限制著要用大量時間上學,就連自己沒興趣的學科,也要付上大量時間上課,溫習。
長大以後,限制著要用大量時間上班,對著重重複複的工作。人生耗用這麼多時間,目的說到低,也就是希望賺取世界上人人都為之瘋狂的玩意-貨幣,繼而換取生活,希望生活過得快樂。
但是背後,看到的只是被輸入了指令的工作機器。在街上看看,在準備上班的人,下班獨自回家的人,大部分都看不見快樂。
有試過想好好地陪伴家人,想與家人食飯、暢談......但被工作,學業限制著
想出國旅行,又被工作/學業所限制,明明是不喜歡的事,但又被迫去做而做不到喜歡做的事。
我們彷彿被透明的箱子框住,明明看得到這個大世界,但走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被困住。
這個社會總被限制著,被金錢限制著,我們都不得不向金錢所屈服,世界都被金錢所薰陶。
難道這個世界,真的要這樣過活,我們能擺脫這種狀況嗎?這絕不是人生所應該去過的生活。
可以的話,我會嘗試放下比較高薪的工作,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是給自己一個悠長假期,去做一些我期待、夢想的事吧!
世界不會等你,時間點滴的流逝。盡量擺脫這些限制,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不許可,我會嘗試從限制裏尋找著未知的快樂,什麼重複、沉悶的工作裏,也可以找得到快樂的。
就算是多麼渺小,看似冇聊的事,換個角度看,也可能令你會心微笑。
其實,我相信這透明的箱子是有一道門,沒有鎖上,只在乎你是否願意放下箱子裏的事物一段時間,去推開它。
正如電影裹主角的一段讀白
"I have lived through much,and now i think i have found what is needed for happiness.
A quiet secluded life in the country,with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useful to people to whom it is easy to do good,
and work which one hopes may be of some use,then rest,nature,books,music,such is my idea of happiness.
And then,on top of all that,you for a mate,and children perhaps.
what more can the heart of a man desire ?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如果可以, 我都想一個人去外國流浪一年
30 歲前可以簽個working visa
去邊度都得
但當我有本錢做呢件事時, 相信我已經過左30 歲...
我開始明白點解你會唔要個offer
不知不覺間, 原來你同中學時既你已經唔同左
好事黎架
一定要相信自己行梗既路係正確
應該話, 只有你自己先有資格講係咪正確!
去外國流浪嗎?
很浪漫, 如果有機會, 我都希望可以做到
不過我想我到時還是會放不下家人朋友, 哈哈, 偶然去去旅行就很好了
是否正確, 我不知道
只知道, 有些事我好想亦好有興趣去做
「同中學時既你已經唔同左」
我覺得自己轉變不算太大, 只是有些想法現在變得更加清晰
我想我自己變得更成熟, 改變一些劣根性, 堅持自己的決定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