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門學問,很多自以為學識淵博的人也不大懂得閱讀。
我由小到大,也習慣了慢慢的看書,一頁一頁的翻着,一字一字的唸道,究竟作者寫那一句的時候在想甚麼呢?這一問題往往花了我一整個晚上去想。
每一本書也配得尊重,當我翻看書本的第一頁,我已注定要把書認認真真的看一次,無論書本好與壞,愛書的人也該這樣做。
很多書本的情節也是先聲奪人的,那時讀者們會被書本牢牢的吸引着,可是,當情節放慢,一切回歸平淡時,書本又再成為書櫃中深居的隱士了。
不少讀者也有同時看多本書的習慣,然而我對這方式卻不敢苟同。「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未完成一本書,已翻開另一本書,不但是對書本的不尊重,而且對讀者本身也沒有好處,不是人人也能在短時間內抽離書本所架構的空間,同時閱讀兩本書,很容易做成時空錯亂,這樣看書實在太冒險了。
有些人看書更是基於從書中得着點東西的心態,這樣的人只能稱上是蛀書的蟲、摧殘良株的牛,當書本帶不到他們所要的,他們會毫不留情的閱讀另一本書,書在哭了。
人生往往被比喻作一本書,若將人際關係比喻作看書不也十分適合嗎?
一個良好的友人或情人與一位好的讀者一樣,必須尊重每一段友情及愛情。和朋友和情人建立的關係也要如看書一樣,慢慢的來、細細的品嘗,要知道人的思想是最難理解的,人與人相處之道往往要我們花整個人生去浸淫。
生命中的特發事件就如書中先聲奪人的情節,往往引發人的激情,尤其在一些患難的歲月,無私的交往真的會把我們的心靈蒙敝,當一切歸處平淡,所謂的「患難見真情」還會存在嗎?
專心一致不但是愛情建立的宗旨,它也是友情的格言。人的心不可同時獻給不同的人,但現代的愛情觀告訴人們一句可怕的說話:「騎牛找馬。」不少年青人也奉此為愛情生活的不二法門,隨便的認那個作女朋友,但當遇到一位條件較好的又立即轉移目標,可是,愛情並不是一場競逐遊戲,它是我們心底的感覺,是真實的感覺,而不是造作出來的。愛情絕不應是基於得過且過、人有我有的心。
商業社會下,任何情感也是脆弱的,友情可是當中最弱的一環。由於利益的衝突,友情成為生活上的籌碼,人們未曾專心正視過友情的重要,當“朋友”再沒有任何可取價值,友情便出售了。
社會上失去了一班愛書的人,社會上也失去了一班愛人的人。在我們仍生存的這瞬間,回想一下過去的我們得到過甚麼,然後再問自己:「不懂愛的我還在這裡弄甚麼?」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